为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,完善应急管理机制,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,保护师生员工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,保障实验室安全和正常运转,特制定本应急预案。
一、实验室安全隐患分析
(一)失窃
1.门窗未及时了落锁,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,导致实验室物品失窃;
2.使用实验室的学生产生盗窃动机,趁人不备,偷盗实验室物品;
3.不法分子破坏防盗设施,潜入实验室偷盗实验室物品。
(二)爆炸
1.违反操作规程,引燃易燃物品,导致爆炸;
2.设备老化,存在故障或缺陷,易燃易爆物品泄漏,遇火花而引起爆炸;
3.怀有不良动机的人员人为制造爆炸事件。
(三)失火
1.忘记关电源,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,温度过高,引起着火;
2.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,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,引起着火;
3.供电线路老化、超负荷运行,导致线路发热,引起着火;
4.乱扔烟头,接触易燃物质,引起着火;
5.怀有不良动机的人员人为制造火灾事件。
二、实验室安全应急处置预案
(一)成立应急领导小组
组长:魏庆葆 崔永
副组长:张鹏 聂莉
成员:苗红涛 张岩 赵东 郑高锋
办公室:院办公室
领导小组主要职责:组织制定安全保障规章制度;保证安全保障规章制度有效实施;组织安全检查,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;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;负责现场急救的指挥工作;及时、准确报告安全事故。
应急电话:火警—119;匪警— 110 ;医疗急救—120。
(二)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程序
1.失窃应急处理程序
第一、发现失窃,迅速保护现场并报告领导小组,领导小组视情况向上级报告;
第二、通知学校保卫处到现场处理相关事宜;
第三、协助保卫人员进行调查工作;
第四、对失窃物品迅速补置,以确保正常教学秩序;
第五、领导小组了解客观情况后,统一对外如实发布相关信息。
2.爆炸应急处理程序:
第一、发现爆炸,现场工作人员立即妥善处理受伤人员和受灾物品并报告领导小组,领导小组视情况向上级报告;
第二、现场所有人员应听从临时召集人的安排,有组织的通过安全出口或用其他方法迅速撤离爆炸现场;
第三、实验室负责人或安全员在其认为安全的情况下,及时切断电源和管道阀门,以防爆炸连锁发生;
第四、视灾情报警求救,并到明显位置引导消防车。
第五、对受灾物品迅速补置,以确保正常教学秩序;
第六、领导小组了解客观情况后,统一对外如实发布相关信息。
3.失火应急处理程序
第一、发现火情,现场工作人员立即妥善处理受伤人员和受灾物品并报告领导小组;
第二、确定火灾发生的位置,判断出原因,如压缩气体、液化气体、易燃液体、易燃物品、自燃物品、人为等,正确使用灭火方法灭火,防止火势蔓延;
第三、明确火灾周围环境,判断出是否有重大危险源分布及是否会带来次生灾难发生;
第四、依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、危害程度级别,划定危险区,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进行隔离和疏导;
第五、视火情拨打“119”报警求救,并到明显位置引导消防车;
第六、对失火物品迅速补置,以确保正常教学秩序。
第七、领导小组了解客观情况后,统一对外如实发布相关信息。
对任何灾情造成人身伤亡的,领导小组应做好营救和善后安抚工作,减少在场人员的焦虑,确保人心稳定。
附:常见火灾的灭火方法:木材、布料、纸张、橡胶以及塑料等的固体可燃材料的火灾,采用水冷却法;对珍贵图书、档案应使用二氧化碳、卤代烷、干粉灭火剂灭火;易燃可燃液体、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等化学药品火灾,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、干粉灭火剂将液体火灾扑灭;带电电气设备火灾,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,因现场情况及其他原因,不能断电,需要带电灭火时,应使用沙子或干粉灭火器,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水;可燃金属,如镁、钠、钾及其合金等火灾,应用特殊的灭火剂,如干砂或干粉灭火器等来灭火。
附件7:
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危险实验用品领用记录表 |
序号 |
物品名称 |
领用数量 |
领用人 |
用途 |
经手人 |
日期 |
1 |
|
|
|
|
|
|
2 |
|
|
|
|
|
|
3 |
|
|
|
|
|
|
4 |
|
|
|
|
|
|
5 |
|
|
|
|
|
|
6 |
|
|
|
|
|
|
7 |
|
|
|
|
|
|
8 |
|
|
|
|
|
|
9 |
|
|
|
|
|
|
10 |
|
|
|
|
|
|
11 |
|
|
|
|
|
|